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小平團隊在熱帶海草床的
碳匯過程與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fā)表于《湖沼與海洋》和《整體環(huán)境科學》。
海草床是重要的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盡管其分布面積小于海洋面積的0.2%,但其對海洋有機碳埋藏的貢獻卻超過10%,具有巨大的碳匯潛力。海草床存儲的碳主要分為內源碳和外源碳,且受到富營養(yǎng)化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但目前對于海草床的碳匯過程與機制,仍缺乏系統(tǒng)認知。因此,研究人類活動影響背景下,熱帶海草床的海-氣碳交換過程,富營養(yǎng)化對海草床碳存儲穩(wěn)定的影響機制,以及海草床碳增匯過程與機理,有助于深入認知海草床的碳匯過程與機制。
研究人員以熱帶海草床為研究對象,利用CO2分壓差法對其海-氣CO2通量進行觀測,發(fā)現夏季為大氣CO2的源,其他季節(jié)熱帶海草床均呈現CO2凈吸收。除溫度、風速的影響,人類活動引起的富營養(yǎng)化導致海草生物量的降低,顯著降低了海草床對大氣CO2的吸收能力。該研究闡釋了熱帶海草床是大氣CO2的重要的匯,海草生物量是控制其海-氣CO2通量的關鍵。
研究人員以典型熱帶海草泰來草為研究對象,首次揭示了富營養(yǎng)化會降低海草植株的惰性碳含量,從而減少其植株對海草床長期碳存儲的貢獻。研究發(fā)現,富營養(yǎng)化通過影響海草植株的碳分配過程,降低海草植株中活性有機碳,以及纖維素與木質素等惰性有機碳的含量。葉片氮含量(富營養(yǎng)化的指示)為2.2%時,海草植株惰性有機碳含量達到峰值,并隨著氮含量的上升迅速下降。通過估算,富營養(yǎng)化可導致熱帶海草植株惰性有機質的含量下降309~645kg/ha。
研究人員還利用典型的熱帶海草泰來草和海菖蒲探索海草床沉積物的碳增匯過程。研究發(fā)現,短期的海草移植修復(2年),通過減緩水流及提供藻類棲息環(huán)境,增加了懸浮顆粒有機質、附生藻類和大型藻類向沉積物的輸入,快速提高表層沉積物有機碳含量。由于海菖蒲比泰來草具有更高和更復雜的冠層結構,海菖蒲移植區(qū)域所提升的碳儲量顯著高于泰來草移植區(qū)域。該研究對海草床沉積物碳儲量的提升機制形成了新的認知,并為未來開展大規(guī)模熱帶海草床的碳增匯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