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前世今生” 無用之石變身通靈寶玉
CCUS示范項目碳捕集測試平臺采用兩種技術路線,包括膜分離法和胺吸收法。其中,膜分離法具備每日捕集16.4噸二氧化碳的能力,而胺吸收法的每日捕集量可達50噸。項目工程師趙偉明對這兩種技術路線進行了詳細介紹。關于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的去向,他笑著說道:“當然是變廢為寶啦!”
踏入微藻陽光房,引人注目的是幾排整齊的“竹子”,其內部氣泡尤為顯眼。趙偉明解釋說:“這些‘竹子’由PET材質制成,內部含綠藻,而氣泡則源于捕集平臺經管道輸送至此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從‘竹子’底部注入,在‘竹筒’內部充滿后,經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固定于微藻體內。待微藻成熟,經過藻液離心干燥磨成藻粉,便可投入生產。”
微藻固碳項目是深汕特別合作區(qū)
碳中和示范基地重點建設項目。微藻的光合生產率最高可達50g/m2/d,相當于森林固碳能力的10-50倍。趙偉明表示:“微藻固碳技術通過藻細胞的光合作用,將無機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經過呼吸作用轉化為蛋白質,進而開發(fā)出多種高價值產品。”
微藻雞蛋就是其中一種下游產品。據了解,它是由使用多種有機營養(yǎng)原料與微藻配制而成的飼料進行喂養(yǎng)蛋雞生產的,其蛋黃顏色羅氏比色色度可達到15,是普通雞蛋的2-3倍,其DHA主要形式為“卵磷脂型DHA”,吸收利用率高達99%以上,同時可以全方位補充人體所需營養(yǎng),有利于促進大腦神經發(fā)育、保護視力、調節(jié)免疫力。
二氧化碳由此從“無用之石”蛻變?yōu)?ldquo;通靈寶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