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與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相關的市場化交易機制
相比傳統(tǒng)化石能源發(fā)電,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具有電量和綠色雙重屬性,可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環(huán)境權益交易等,產品主要體現為綠電、綠證、
碳信用等,通過拓展收入來源,降低綠色溢價,進一步提升風、光發(fā)電市場競爭力。
綠電交易
綠電交易是指電力用戶或售電公司與綠電發(fā)電企業(yè)同步開展電力中長期交易和綠證認購交易,綠證與電量捆綁銷售,購買方在綠電市場交易“直接購電+獲得綠證”,交易價格由綠色電力電量價格和環(huán)境溢價兩部分組成。
目前,我國綠色電力交易發(fā)展還處于起步和示范階段。由于新能源發(fā)電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特點,預測新能源發(fā)電量在中長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長期電量對于電量平衡意義不大,只有在日前和日內現貨市場才能相對準確。隨著新能源發(fā)電量占比的不斷提高,新能源的規(guī)?;{需要現貨市場的有力支撐,特別是跨省跨區(qū)電力現貨市場。此外,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成熟的綠電交易市場相比,我國的綠電交易仍然以自愿交易市場為主,主要體現綠色形象和社會責任,無剛性市場需求,目前需求方主要局限在跨國企業(yè)、高科技公司等。
綠證交易
我國綠證由發(fā)電企業(yè)向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申領綠證,核發(fā)后可在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
平臺出售,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機構和個人均可認購。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是一種電力憑證,它記錄了特定的1000千瓦時上網電量是來自全國哪個陸上風電場或光伏集中電站。企業(yè)作為綠證供應方在認購
平臺上掛牌出售綠證,標明出售價格和出售數量,認購參與方按照規(guī)定在平臺上進行交易。
綠證主要解決存量增量風、光項目補貼不足的問題。在增量方面,2019年國家發(fā)改委發(fā)文推進不享受國家補貼的風、光平價上網項目,該類項目不受年度建設規(guī)模限制,保障優(yōu)先發(fā)電和全額保障性收購,平價和低價上網項目可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補償。
目前,綠證主要滿足市場主體消納責任權重要求。我國已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各類直接向電力用戶供/售電的市場主體共同承擔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以實際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為主要方式完成消納量,還可以采用超額消納量交易和綠證自愿認購的補充(替代)方式完成消納量,市場主體可以向超額完成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的市場主體購買超額消納量。電力交易中心負責建設、運營和維護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憑證
交易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將同步市場主體的實際消納量及綠證交易情況,計算市場主體的超額消納量,每1兆瓦時超額消納量生成1個可再生能源電力超額消納憑證用于交易。
碳信用交易
碳信用(carbon credit),指通過國際組織、獨立第三方機構或者政府確認的,一個地區(qū)或企業(yè)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或減少開發(fā)等方式減少的碳排放量,并可以進入
碳市場交易的排放計量單位。一般情況下,碳信用以減排項目的形式進行注冊和減排量的簽發(fā)。除了在
碳稅或碳排放權交易等強制減排市場下抵銷
履約實體的排放外,碳信用還用于個人或組織在自愿減排市場的碳排放抵銷。
目前,我國碳信用主要體現為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
CCER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yè)
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tǒng)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可在
碳交易市場中抵扣
碳配額。參與自愿減排交易的項目應在國家主管部門備案和登記,且由經國家主管部門備案的審定機構審定。
根據信用的產生方式和管理方式,碳信用分為國際機制、獨立機制、國家和地方的管理機制。從存量項目角度看,國際
碳減排機制項目占據主導,但是從增量項目發(fā)展趨勢看,
碳減排市場從國際碳減排機制占主導逐漸過渡為獨立碳減排機制、國內減排機制占主導的格局。據世界銀行統(tǒng)計,截至2020年底,國際碳減排機制累計簽發(fā)的碳減排量為29.48 億噸,遠高于位居第二的獨立碳減排機制。同時,2020年全球碳減排項目注冊量同比增長11%,新簽發(fā)的碳減排量達到3.58億噸,其中超過一半來自獨立碳減排機制,獨立碳減排機制核證的減排量同比增速高達30%。當前占主導地位的獨立第三方自愿減排機制包括:核證減排標準(VCS)、黃金標準(GS)、美國碳注冊登記處(ACR)、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等,幾乎占據全球自愿減排信用總量的2/3。
企業(yè)的自愿承諾是碳信用需求增加的主要推動力。致力于凈零排放和碳中和的企業(yè)是自愿碳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和活躍者。獨立市場碳信用需求較大的行業(yè)主要集中在能源、個人消費品及金融領域,特別是能源領域,能源企業(yè)交易量是第二名的9倍。根據聯合國“奔向零碳”(Race to Zero)的統(tǒng)計,截至2021年6月,全球共有733個城市、3067家企業(yè)、622所大學提出了自愿碳中和目標承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